【香港01】港20%中小學生超重 肥胖學會:影響健康與學業 增患脂肪肝風險
明日(4日)是「世界肥胖日」,兩成香港學童超重,有醫學組織提醒,肥胖不只增加學童患上脂肪肝等多種共病風險,超重和肥胖的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亦普遍較其他學生遜色。香港肥胖學會及香港亞洲肝炎會共同呼籲,市民應從小做好體重管理,培養良好生活習慣,以避免肥胖引起的一系列共病。
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的數字顯示,2022/23學年香港中、小學生超重(包括肥胖)比例高達兩成。香港肥胖學會候任主席、兒科專科醫生施頴珊醫生表示,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要肥肥白白才可愛,但事實上,兒童肥胖已成為全球主要健康問題之一。
施指出,不少國際研究顯示,超重和肥胖的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普遍較其他學生遜色,如肥胖會影響女孩的整體成績,以及男孩和女孩的認知能力。她指這些問題部分源於肥胖學生缺乏運動,影響他們在執行功能及注意力。
施表示,學童肥胖問題如未能及早處理,將一直伴隨至長大成人,繼而誘發包括二型糖尿病、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共病,這些本多發生在較年長的成人身上,近年在學童身上也開始出現。
代謝性脂肪肝(MASLD)便是其中一種。香港亞洲肝炎會主席、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林朗昕醫生指出,兒童和青少年中的脂肪肝病例正在上升,一般兒童的患病率估計為3%至10%,但肥胖兒童的患病率可高達29%至38%。肝臟內脂肪的過度積累可能引發脂肪性肝炎,最終發展為肝臟纖維化、肝硬化,甚至肝癌。但他強調,透過有效的體重管理和改變生活模式,不少脂肪肝患者也可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病情好轉。
香港肥胖學會及香港亞洲肝炎會聯合呼籲,市民應做好體重管理,從小培養良好生活及運動習慣,以改善整體健康,及避免因肥胖引起一系列的共病。